■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促進學前教育發展 專家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今天,近九成的幼兒能享受到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隨著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將開啟新的篇章。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學前教育也應當成為兒童素質教育的堅實起點。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早在1947年,陳鶴琴就在英文版的《活教育》中提出“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學前兒童素質教育目標。他認為,做一個現代中國人必須具備健全的身體、創造的能力、服務的精神、合作的態度和世界的眼光。這一觀點依然符合當代對兒童素質教育的期待。素質教育要使兒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
素質教育的推進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學前兒童著手。我國學前教育已經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優質的學前教育將構成個體素質教育的美好起點,支持每一個兒童的可持續發展。素質教育的主張是對人民需求的回應,也是對當下應試教育、教育內卷、育兒焦慮等問題的反思。如何讓學前素質教育真正“生根開花”,是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責任和挑戰。
學前素質教育是培育、提高全體學前兒童綜合素質的教育,以促進兒童、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為價值取向。當前學前素質教育的主要難點包括教育理論的建構、幼小銜接的實踐與幼兒素質教育質量評估標準的落實。展望未來,學前素質教育應聚焦以下變革。
一是完善學前素質教育理論。為深入探討學前素質教育理論的核心問題,首先要明確定義核心概念,分析兒童素質教育與學前教育學、兒童發展理論等領域的關系,將學前素質教育提升為一個有嚴格理論邊界的科學概念。從辯證的視角來看,兒童的素質是遺傳性與習得性、自然性與社會性、穩定性與發展性,以及潛在性與現實性的統一。學前素質教育理論也應當根據中國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狀而不斷生長、豐富與發展,使理論具有前瞻性和導向性。
二是堅決杜絕“小學化”傾向。高質量的學前教育致力于培養兒童“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而非提前教授小學的學科知識?!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中加強了學段銜接,提出小學一、二年級課程必須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學前教育應以提升兒童綜合素質為己任,充分發揮現有游戲化、生活化課程的優勢,為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做好充分準備。學前素質教育應注重兒童整體素質,包括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關注兒童學習潛力的發揮。此外,學前素質教育還要觀照每個個體的生命體驗,融合兒童的生活與經驗世界,與小學、家庭和社區開展深度互動。
三是切實落實《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教育評價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部印發的《評估指南》,旨在科學提高幼兒園保育教育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兒童。其中的要點,如“能抓住活動中幼兒感興趣或有意義的問題和情境,能識別幼兒以新的方式主動學習”“發現每個幼兒的優勢和長處,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都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對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只有切實落實《評估指南》中的要求,才能將素質教育理論落地,全面促進學前兒童素質提升。
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推進兒童素質教育是教育事業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隨著學前素質教育的推進、落實與有效銜接,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將照亮每一個童年。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08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yswx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