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十四五”奉賢區教育新一輪的縱深發展?我們認為,應進一步明確新時代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新理念、新目標,進一步優化區域整體推進的機制體系,實現先進的理念引領、系統化的機制落實,更好地激發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活力,推動奉賢區教育在上??傮w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向高水平的教育現代化邁進。
以新成長教育理念引領區域教育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來上海的學生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開展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多次取得好成績,上海初中教師參加同樣由OECD研發實施的“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成績亮眼。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基礎教育育人方面存在著新問題新挑戰:重單向的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教的多而培養學生主動發展、創新實踐能力不夠;重分科的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問題解決能力不夠;傾向越來越好的教育軟硬件環境下的“溫室培育”,而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卻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培養學生的環境適應力、身心免疫力不夠;誤讀全面發展就是樣樣都好,促進學生多元成長、個性發展不夠;等等。
20世紀70年代初,以榮格等為代表的西方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提出成長教育(Growth education)最初的概念。他們結合二戰后美歐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慮和浮躁,提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在學習文化科技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做人、強化心理能力”。進入新時代,基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目標定位,我們要思考新時代的學校教育如何更好地促進每個孩子的全面發展、多元成長,思考新時代新成長教育的理念和策略。
由此我們提出了新成長教育的價值觀,即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多元成長的育人目標,堅持“五育”并舉、知行合一、整體育人的育人路徑。在育人目標方面,牢牢把握所有教育活動必須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并充分認識到智能多元的規律,不苛求那種理想化的“完人”和“全人”教育,讓教育活動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多元個性成長。在育人路徑方面,堅持“五育”并舉,強調學做融合、知行合一,反對死讀書、唯分數,要在品德人格養成、身心體格發展和知識技能習得中實現整體育人。為此,我們研制推進《新成長教育行動綱要》的學校德育、課程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多元成長、家校社合力育人、學校管理變革、教師行動研究六大行動計劃及其50個專項,整體推進以課堂教學、班級建設和學校管理創新為重點的區域育人方式變革。
推進“三型”新成長課堂教學創新
新成長課堂教學創新的核心是倡導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構建高效學習型、互動生成型、活力成長型的“三型”新成長課堂,讓課堂充滿學習活力。
努力構建高效學習型課堂。20世紀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學校長段力佩總結出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八字教學法曾在全國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F在回過頭來看,這八個字中的前六個說的都是學生的學,只有最后兩個字“講講”提到教師的教,而且順序也是“學”在前,“教”在后,可見課堂教學效能的關鍵是讓學生的“學”和“習”真正有效發生。要構建高效學習型課堂,就需要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都是針對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備學情;教師組織實施課堂教學的著力點始終是如何更好地讓所有學生“開動”起來,如何更好地促進所有學生的有效學習行為。
努力構建互動生成型、活力成長型課堂。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批評傳統的學校教育把兒童的身心劈開來了:兒童的軀體和四肢進了學校,但他們的感情和情緒只有在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達。他認為,認知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當學生負責任地參與學習過程時,就會促進學習,所以應倡導同伴教學、分組學習、探究訓練和學生自我評價。奉賢區推動構建互動生成型、活力成長型課堂,就是要在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活力,在更好的師生、生生互動和自我反思中促進學生的認知建構,同時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升華。
推進“六好”新成長班級建設創新
班級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我們以新成長教育理念為引領,推進“六好”新成長班級建設創新,發揮班集體的育人功能,讓班級充溢成長氣息。
班級文化建設好。師生共同制定班級發展目標,運用班名、班訓等班級文化載體,健全班規、值日制度、評比表彰等日常規章制度,培養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成長。
自主管理成效好。合理設置班級小崗位,鼓勵學生全員參與班級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體的事情主動做;開展班干部民主選舉和適度輪崗,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強班干部培訓指導,提高學生領導力,形成自主成長的自我管理生態。
課程活動育人好。推進“賢文化”教育讀本落地,豐富節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校本德育課程;利用晨會、午會、主題班(團、隊)會等陣地,開展專項教育活動;依托區、校級學生活動節,開展體育、藝術、科技等活動,開展假日小隊、志愿服務、研學旅行等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道德養成、多元成長。
勤奮學習進取好。加強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落實作業管理制度,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完成作業;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建立互助合作小組,共同進步。
家校協同共育好。加強班級家委會建設,提高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積極性;線上線下融合,拓寬家校共育平臺,開展家長會、家訪等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豐富家校親子活動,落實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勞動教育等主題活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師生共生發展好。落實全員導師制,形成以班主任為首席的班級導師團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思想、學業、心理等方面給予鼓勵和指導;教師加強自我學習研修,用師德和學識影響學生,實現師生共生發展。
推進新成長學校管理變革
一個區域的教育改革是由一所所學校來實施的。激發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提高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效能,永遠是區域教育治理的核心工作。奉賢區著力推進新成長學校管理變革,激發每一個學生和教師的活力。
首先是促進學校組織結構和管理團隊優化?!艾F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組織結構必須盡可能包含最少的管理層級,設計最便捷的指揮鏈。每增加一個管理層級,組織成員就更難建立共同的方向感和增進彼此了解。另一方面,我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看上去是說好校長個人的重要性,其實是在講學校管理的重要性。我們首先建立了對學校內部組織機構設置的指導管理機制,讓所有學校的內部組織機構設置盡可能精煉,既能有效對接上級管理機制,又能對下做到便捷高效管理。同時,我們全面加強學校管理團隊建設,全面建立科學規范的干部選拔任用、培養培訓、交流輪崗、績效分配、評價考核和退出解聘的制度體系,形成有效管用、簡便易行、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干部隊伍建設新機制。
其次是促進學校文化和管理機制優化。學校的組織精神體現在學校文化上,而學校文化不只是寫進學校章程里、掛在學校墻面上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之類的標語,其核心是價值觀,根本表現是學校的辦學行為和教師、學生的教與學的行為。學校文化的建設,除了提出科學的理念和價值觀,更需要通過管理機制的優化實施,讓學校所有的辦學行為、教與學的行為都真正踐行這種價值觀并成為行動自覺。我們全區域倡導學校管理的“制度化、人文化、內涵化、精細化”,推進學校管理的有效制度建設,強調以人為本的導向,重視內涵發展,強化精細管理,以學校管理方式的轉變引導教師和學生教與學行為的轉變。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奉賢區教育的新一輪發展將堅持新成長教育理念,把整體推進育人方式變革作為區域教育實現高水平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建立現代教育體系,打響南上海教育品牌,打造區域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奉賢樣式。
(作者系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教育局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07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yswx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