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eiaai"><meter id="eiaai"></meter></span>

      <u id="eiaai"><meter id="eiaai"></meter></u>
          1. <s id="eiaai"></s>
            首頁>檢索頁>當前

            李玉家: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 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發布時間:2022-12-29 作者:李玉家 來源: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制定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工作目標、設置標準、準入流程、日常監管、配套措施等方面的政策要求,為規范治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提供了政策遵循,恰逢其時,十分必要。

            一、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保障落實

            2021年7月,為持續規范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釋放了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的信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出現50次“教育”這個詞,足見黨中央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報告指出“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等,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求“建成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等等,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明確要求?!兑庖姟吩谶@個背景下出臺,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舉措,對于推動形成以主管部門為主、多部門協同監管的規范治理模式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意義十分重大。

            自去年“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通過對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有效治理,教培市場大幅降溫,全社會支持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但是,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仍然存在多、散、亂的特點,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減”政策的實施效果,也影響了人民群眾對“雙減”工作的滿意度,必須加強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治理。治理的目的在于規范發展,在于堅持人民至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于有效減輕家庭支出負擔,在于促進非學科類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規范準入流程,嚴格正本清源

            規范管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首先要明確設置標準?!兑庖姟芬幎?,省級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牽頭制定相應類別線上和線下培訓機構的基本設置標準。對于開展多種非學科類培訓的機構,應同時符合所涉及各類業務的設置標準?!兑庖姟愤€明確了培訓場所條件、師資條件、人員條件、運營條件、管理制度、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底線要求,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便于地方操作執行。

            其次要明確準入程序?!兑庖姟芬幎藢俚毓芾砗汀跋茸C后照”原則,非學科類線上培訓機構須取得省級有關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后,再進行法人登記。非學科類線下培訓機構須取得縣級有關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后,再進行法人登記;跨縣域開展線下培訓的,要在每個縣域取得有關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對于經營多種非學科類業務的機構,可由主要監管部門牽頭,實行部門聯合審核。這就明確了在“雙減”文件提出的“分類管理”模式下,各級教育、體育、科技、文旅等部門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審批、監管權限,有利于加強對培訓機構的有效管理。

            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責主要是做好營利性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相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變更、終止的,經審批機關變更許可證、收回辦學許可后,需要辦理變更登記、注銷登記。

            第三要持續規范行為?!兑庖姟芬幎?,非學科類培訓內容應與培訓對象的年齡、身體素質、認知水平相適應,符合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滿足學生多層次、多樣化學習需求,不得開設學科類培訓相關內容,杜絕應試傾向,保障培訓質量,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要全面落實《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對培訓材料的全流程管理,并規定了培訓時間、培訓收費、安全管理等內容。

            三、加強部門合作,嚴肅監管執法

            《意見》是13個部門聯合制定的,規定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作用,加強統籌協調;體育、文化和旅游、科技等部門重點做好制定行業標準、日常監管等工作;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教育行政等部門重點做好收費政策制定等等;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主要是:價格行為、廣告宣傳等方面的監管工作。

            關于價格監管。一些校外培訓項目收費居高,“退費難”“卷款跑路”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嚴重破壞了教育生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遵循公平、合法、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合理確定培訓收費項目和標準。培訓收費應當實行明碼標價,培訓內容、培訓時長、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明確培訓項目、培訓要求、培訓收退費及違約責任、爭議處理等內容,保護群眾合法權益。嚴格履行合同義務,規范自身收費行為。不得以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禁止任何形式的價格欺詐行為。

            關于廣告監管。要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公共場所、戶外發布校外培訓廣告,或變相發布校外培訓廣告。通過廣告之外的形式發布校外培訓商業宣傳信息,含有培訓機構名稱、資質、師資以及培訓內容、對象、授課方式、培訓地點、有效期限、價格等內容的,應當清楚、明確,不得使用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信息進行虛假宣傳。

            關于違規查處。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問題線索移送處理機制,加快實現部門間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定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適時部署集中專項整治,及時通報非學科類培訓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懾。

            總之,只有形成各部門合心合力、齊抓共管、高效聯動、密切配合的協作機制,凝聚治理合力,才能切實提升非學科類培訓的治理效能;才能全面規范非學科類培訓,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校外培訓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重要保障。(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原副局長 李玉家)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yswx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欧美亚洲日韩,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人人爽人人爱AV导航,嫖丰满老熟妇AAAA片免费看